(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中国铝型材市场做出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是智研咨询多年连续追踪、实地走访、调研和分析成果的呈现。
为确保铝型材行业数据精准性以及内容的可参考价值,智研咨询研究团队通过上市公司年报、厂家调研、经销商座谈、专家验证等多渠道开展数据采集工作,并对数据来进行多维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业所有的领域,使从业者能够从多种维度、多个侧面综合了解2022年铝型材行业的发展形态趋势,以及创新前沿热点,进而赋能铝型材从业者抢跑转型赛道。
铝挤压材是以铝锭等为上游原料,经初加工为铸棒后,利用挤压机将加热好的铸棒在模具中挤压从而得到的不同截面形状的铝加工材料。铝挤压材包括铝型材,铝管材、铝棒材等,其中铝型材占铝挤压材的90%以上(按产量)。
铝型材是指在高压条件下将铝棒通过模具挤压成所需的形状,形成具有特定截面形状和尺寸精度的铝材料。铝型材可以按应用领域、表面处理工艺以及合金成分分类。
按照产品用途,铝型材可分为建筑铝型材和工业铝型材两大类。铝型材以独特的装饰性、优良的可加工性及可回收性,大范围的应用于建筑领域;而又凭借其一次挤压成型的特性及较高的机械物理性能、良好的导热性能及较高的比强度等优点,被愈来愈广泛地用于交通运输、电子、机械、轻工、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
按表面处理工艺分类:铝型材可分为阳极氧化铝材、电泳涂装铝材、粉末喷涂铝材、木纹转印铝材、氟碳喷涂铝材、抛光铝材等。
按合金成分分类:铝型材在制作的步骤中根据添加的其他元素的不同,展现出不同的性能,主要可分为1-8个系列的合金牌号铝型材,其中6系(合金中主要含镁、硅两类元素)的最常见。【1系列(表示纯铝,含铝量不少于99%)、2系列(主要含铜)、3系列(主要含锰)、4系列(主要含硅)、5系列(主要含镁)、6系列(主要含镁与硅)、7系列(主含以锌)、8系列(主要含其他元素)】,1-8各系列根据各元素具体含量的不同还可继续细分。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和消费国,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2年全国铝加工材总产量约4520万吨,其中铝型材产量约2000万吨,占铝加工材总产量的44%,仍是最主要的加工方式;在铝型材中,2022年建筑铝型材产量1240万吨,同比下降10.1%,占铝型材产量的62%,工业铝型材产量760万吨,占铝型材产量的38%。对建筑铝型材和工业铝型材的具体分析如下:
铝型材易于加工、表面涂装或与别的物料组合使用,在建筑中主要使用在于门窗、幕墙、支架、建筑室内装饰等一系列用途。其中,铝合金门窗是重要的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之一;幕墙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扮修饰的效果的轻质墙体。建筑用铝型材的需求大多数来源于于新建建筑的新增需求和旧房改造与更新换代带来的存量需求。建筑用铝型材作为最主要铝加工产品,具有产销总量大但行业集中度低的特点,是典型的“小公司大行业”。2022年,国内建筑铝型材产量1240万吨,占全国铝加工材的1/4以上,但单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高。建筑铝型材行业的上述特性使得在技术水平、产品的质量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获得较快发展。城镇化带来的房地产投资是推动建筑铝型材需求的主要的因素之一。
铝型材在交通运输、机械设备、电力、新能源等行业中大范围的应用。在交通运输领域,在乘用车方面,铝型材可用于车身结构件和安全件,降低车身重量,减少燃油车能耗水平,增加新能源车续航能力;商用车方面,铝型材可用于制作普通及特种集装箱体,以减轻重量,增加集装箱车、冷链车的有效载荷,提高运输效率;在轨道交通方面,铝合金可用于制作列车内部的座椅、隔门等载运部件,部分型号的铝合金可用于制作列车主体。在机械设备方面,铝具有密度低、易于回收、加工性能好的特点,保持良好性能的同时相比铜等贵价金属具有相比来说较低的成本,环保性能与性价比较为突出。在光伏、储能等新能源领域,铝型材作为光伏边框、光伏支架、新能源充电桩、储能散热器等普遍应用。近年来,受益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及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等领域的快速地发展,中国工业铝型材的产销量保持着较快的上涨的速度,2022年国内工业铝型材产量约760万吨,同比增长11.9%,但相比欧美国家70%以上的需求比例,中国工业铝型材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铝合金作为发展迅速的基础材料,可满足交通运输、机械设备及电力工程等行业轻量化发展的需要,在减少碳排放、降低能源消耗,促进环保和循环经济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用于新能源汽车以及光伏领域的铝型材产量分别为75万吨,226万吨,增速达到127.3%、30%。近年来,国家相关主管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政策,促进铝合金材料尤其是中高端材料制造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分类(2018)》、《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等一系列国家政策、规划,将铝合金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并着重指出汽车轻量化、高强度铝合金、高性能铝型材等发展趋势。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新基建”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等战略目标的执行和推进,具有追求高技术集成、高品牌价值和高产品附加值的现代化铝加工公司将迎来发展机遇。
我国铝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20世纪80年代属于初步发展期,国内铝工业发展速度缓慢,铝产量始终没能突破年产40万吨大关;从1989年开始属于快速的提升期,从组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到确立了“优先发展铝”的方针,铝工业出现了崭新的局面,铝产量迅速增加。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从铝及铝合金熔炼、铸造及模具设计制造,铝及铝合金挤压、轧制、锻造,铝材表面处理,至精加工的完整产业链。随着铝及铝合金行业应用的深入,预制配套的装备、辅料行业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我国,铝合金板、带、箔、管、棒、型、线、粉、锻件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各种牌号、各种规格、各种状态的铝材产品,不仅都可以自主生产,而且都具备了巨大的产能,在整个世界产品品种最齐全,产量也属最大的。
我国铝型材的主要应用的下游产业包括新能源光伏、轨道交通、汽车轻量化、医疗环保、电子家电、建筑领域,随着国内铝型材制造企业技术的改进,铝型材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应用领域的广度和深度逐步拓展,发展前途良好。据统计,2022年铝型材市场规模达到4432.4亿元,比2021年增加4.4%。
从产品技术水平及附加值看,我国铝型材大型生产企业主要定位高端市场,通常具备多年的技术经验与客户资源积累,同时具备生产的规模效益,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高的竞争壁垒,高端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相对缓和,毛利率亦能稳定在合理水平。中低端铝型材是目前国内铝型材产量的主要组成部分,高端铝型材产能相对不足,部分细致划分领域铝型材仍依赖进口。在现有的行业竞争格局中,市场之间的竞争逐步分化,马太效应日益显著。目前国内铝型材上市厂商有亚太科技、罗普斯金、南山铝业、闽发铝业、豪美新材、鑫铂股份和兴发铝业等。
未来铝型材行业将从以“数量增长”为特征的初级发展阶段逐渐迈入以“品质、技术”为特征的高级发展阶段,竞争秩序也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以价格和同质化竞争为主的低水平竞争形态正在被以品牌和质量为主的高水平竞争形态替代。行业中技术设备落后、产品趋于同质、低附加值的小型规模企业将因无法持续盈利而逐步被淘汰;中型规模企业通过发挥专业化优势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或通过资源整合的形式能够保持自身竞争地位;铝型材大型制造企业则将进一步发挥自身技术与规模优势,加大研发技术投入,持续不断的发展高端铝型材业务,市场占有率将实现进一步提升。
铝型材工业的技术水平与技术特点大多数表现在熔铸、挤压、模具、表面处理等多个工序,涉及多方面专业的技术。经过十多年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国内铝型材行业技术水平已经相对成熟,产业化程度也相对较高.未来国内铝型材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如下:
随着科技的慢慢的提升,铝型材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技术将不停地改进革新,将有利于提升铝型材的质量和性能,同时拓展其应用领域。例如,通过采用新的生产的基本工艺,可以生产出更高强度的铝型材,从而进一步拓展铝型材在建筑、汽车等领域的应用。此外,技术创新还有望推动铝型材在新能源、环保等新兴领域的应用。随着下游企业对铝型材产品的品质和性能要求逐步的提升,铝型材企业要不断进行产品升级和创新,以满足所有的领域对高品质、高性能铝型材的需求。
“十四五”期间,我国明确环保是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举措,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加快推进产业体系、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和绿色科技,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动形成一批批高水平发展的绿色增长点,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步的提升。铝型材产业作为一个高能耗、高排放的行业,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环保措施,推动绿色发展。例如,通过采用节能减排技术,降低铝型材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同时,铝型材企业还将关注资源循环利用,推动铝型材的再生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在铝型材产业国际化发展进程中,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我国铝型材企业将慢慢地增加国际化发展,拓展海外市场。通过与国际企业的合作、技术交流等方式,推动我们国家铝型材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024-2030年中国铝型材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是智研咨询重要成果,是智研咨询引领行业变革、寄情行业、践行使命的有力体现,更是铝型材领域从业者把脉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智研咨询已形成一套完整、立体的智库体系,多年来服务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提供科技、咨询、教育、生态、资本等服务。
1:本报告核心数据更新至2023年12月,以中国大陆地区数据为主,少量涉及全球及相关地区数据;预测区间涵盖2024-2030年,数据内容涉及铝型材产品产量、需求量、市场规模、细分产品产量需求量等。
2:除一手调研信息和数据外,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公开报告(招股说明书、转让说明书、年版、问询报告等)等权威数据源亦共同构成本报告的数据来源。a:一手资料来源于研究团队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主要采访对象有企业高管、行业专家、技术负责人、下游客户、分销商、代理商、经销商以及上游原料供应商等;二手资料来源最重要的包含全世界相关行业新闻、公司年报、非盈利性组织、行业协会、政府机构及第三方数据库等。
3:报告核心数据基于公司严格的数据采集、筛选、加工、分析体系以及自主测算模型,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可靠。
4: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智研团队的专业理解,清晰准确地反映了分析师的研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