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铝型材产业始于1980年,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建筑铝型材挤压工业从无到有,再到世界第一。
近些年,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国型材行业有着飞一般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国内行业领军企业不断加大生产规模,产品质量不断地提升,促进全行业的产量和消费量的迅猛增长,中国也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
2012年-2015年,中国分别消耗了约1256万吨、1396万吨、1544万吨和1682万吨铝型材产品。预计未来,国内的铝型材消耗量将持续增长,据估计,2016年我国铝型材消费量将达1882万吨,同比增长11.88%。
2015年12月中国铝材产量为495.1万吨,同比增长14.6%。2015年1-12月止累计中国铝材产量5236.4万吨,同比增长9%。
随着去产能、去库存政策陆续释放,同时房地产、汽车等行业均有所回暖,对原铝和铝材的需求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铝消费国,铝消费量每年超过1400万吨,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40%。然而,中国人均铝消费量仍保持在低水平。就目前情况看,中国人均铝消费量约为10kg,而在美国、日本和德国却已分别达到35kg、33kg和32.5kg。因此从长远来看,中国铝消费增长仍有较大空间。
国家出台的《关于开展绿色农房建设的通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等,这些都为行业领军企业带来巨大利好。
鼓励发展:交通运输工具主承力结构用的新型高强、高韧、耐蚀铝合金材料及大尺寸制品(航空用铝合金抗压强度不低于650MPa,高速列车用铝合金抗压强度不低于500MPa);限制发展:电解铝项目(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置换项目及优化产业布局项目除外);淘汰类:1万吨/年以下的再生铝项目。
就铝行业企业布局、规模和外部条件,质量、工艺和装备,能源消耗,资源消耗及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与职业危害防治,准入管理等做出细化规定,旨在促进铝行业产业升级。
目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目标:通过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为积极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实施,国家标准委制定了46项与《节能法》配套的国家标准。此次发布的46项国家标准,包括22项高耗能产品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5项交通工具燃料经济性标准,11项终端用能产品能源效率标准;8项能源计量、能耗计算、经济运行等节能基础标准。其中新制定国家标准37项,修订国家标准9项,强制性国家标准36项。
目前我国建筑门窗产品市场格局,有统计权威性的资料显示,在我国的建筑门窗产品市场上,铝门窗产品占的比例最大,为55%;其次是塑料门窗,占的比例为35%;钢门窗产品有6%的份额;其它材料的产品占了剩余的4%。产量方面,约为1.5亿平方米。
铝门窗更换市场方面:目前在中国超过400亿平方米现有建筑中,90%以上属于高耗能建筑。在高能耗建筑中,门窗占了近一半。业内人士分析,建筑节能是节能门窗的关键,采用新型节能窗户、门幕墙是建筑节能,能源形势的客观要求,也将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加工铝型材企业近800家,其中排在前三位的省份是:广东省,占总量的24%;山东省,占总量的16%;江苏省,占总量的13%。
总体上来看,现在还是广东的铝型材厂家最多,达192家,广东铝型材行业的水平被公认是中国铝型材行业水平的代表。
广东毗邻港澳,借助于改革开放和地理位置的优势,建筑铝型材起步早,发展快。广东建筑铝型材行业的发展最为突出的就是占全国建筑铝型材总生产40%的佛山南海。
南海是中国挤压铝型材发祥地之一,这块面积仅为1073.82平方公里的土地,并没有出产一吨的铝土,但却出产了全国40%的铝型材,并涌现出如大量有实力的企业。
我国铝型材企业已在积极进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深层次调整,并积极提升企业竞争力。铝型材企业重组兼并加快,大型企业越做越大,向着集团化、大型化、专业化迈进。
加大科技投入,积极组建技术中心,提升企业研发能力;生产装备向着大型化、连续化、紧凑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工艺技术向着流程短、节能环保型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