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该公司对三大项目的未来描述“字正腔圆”,但查阅招股书发现,将建“年产2220万平方米”的EVA胶膜项目,在2010年产能利用率仅为59.23%,对公司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的贡献仅为599.10万元,占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的0.5%。如此低的产能利用率,在本次募集资金投入18660.80万元所建立的年产2220万平方米EVA胶膜建成后,形成新的产能又将如何被消化?招股说明书并未对此有任何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太阳能电池EVA胶膜高端市场长期被国外化工巨头杜邦、三井、普利司通垄断。这三家企业占据国内市场60%以上的份额,高端市场占有率达到100%。而作为一家“科技有限公司”,爱康股份的科技气息和研发潜力都“淡而无味”。查看招股书中所列的专利项可以发现,其中只有一项发明专利,而且还与产品无关。至于本次募集资金拟投资项目总投资额为人民币47295.60万元,也主要用于上述3个主要经营业务的扩产,与研发无“牵连”。
实际上,招股书显示的三大业务中,太阳能边框是该公司的绝对主打产品,也是公司收入的大多数来自,2008年至2010年,公司太阳能边框销售额占同期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是99.37%、88.11%及93.12%。
太阳能边框又有多高的科技含量呢?“太阳能边框主要是指固定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铝合金型材框架,技术方面的要求较低,准入门槛较低。”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众多中小厂商进入此领域导致该行业竞争日渐激烈,企业通过IPO筹资,扩建边框产业,前景不是太好。
招股书对此也有“预警”:如果具有成本优势的上游铝型材制造企业延伸至下游边框领域,对其冲击力很大。事实上,主营业务太阳能边框的毛利率近年显而易见地下降,2008年与2009年公司毛利率均在20%以上,但2010年毛利率降至19.51%。
然而这样的资本腾挪还只是一个开始,更为眼花缭乱的资本扩容在其后的几年间频频上演
主营业务单一、科技气息“朴实”、产品线游走在新能源产业“边缘”的一家制造企业,为何在成立短短六年就能以“新能源科技型企业”的姿态冲关入市呢?
2006年2月28日成立的爱康股份前身为爱康器材,是法人邹承慧以其全资公司爱康国际与日系资本共同投资成立的公司,成立时的注册资本仅为20万美元,营业范围为加工太阳能器材专用高档五金件。但在2007年3月,日方股东以公司未实现盈利为由撤资,至此爱康器材成为邹承慧独立控股的公司。
待日方退出后不久,邹承慧便着手对爱康器材进行增资。招股说明书对此次增资情况作了说明:“鉴于爱康国际当时资金有限,因此决定引入新股东爱康商贸”。而爱康商贸也正是邹承慧100%控股的公司。此轮增资中,邹承慧从旗下爱康国际向爱康器材增资359.70万美元,爱康商贸则向爱康器材增资了294.30万美元,此时爱康器材注册资本达到654万美元。这不禁令人生出疑问:同一人控股的三家公司,何以一家资金紧张,另两家却资金“富足”呢?